2016/04/01

兒童上呼吸道症狀及治療簡介

王炳耀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小兒科主任

引言

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一年四季都發生,就是我們一般常說的感冒。目前最熱門的莫過於衛福部疾管署發布的流感疫情了:這些症狀輕則包括流鼻涕、鼻塞、喉嚨不適、咳嗽、發燒等。但是小感冒不注意,到嚴重時可就得不償失了。去年流感季自 2015 年 7 月 1 日起迄今(2016 年 3 月初)累計近 1700 例流感重症確定病例(96.0%未接種流感疫苗),感染病毒型別以 H1N1 為多(近八成),其次為 H3N2 (一成),死亡病例中各年齡層病例數亦以 50-64 歲數為多,雖然目前整體疫情緩降,然而近期 B 型流感比例卻有逐漸上升趨勢。 天冷與感冒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相關,觀念上以為此病與風寒有關,只是在氣候較冷的時候,較容易有一些感冒病毒的盛行。另外咳嗽最常見的原因除了感冒外就是過敏氣喘了,在天氣冷熱變化的時候較易發作或加重,尤其在早晚,所以會與一般的感冒發生混淆。 感冒的病原主要如冠狀病毒、鼻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等,一般症狀會4-7 天,其他如腺病毒感染特別容易持續較久的時間,有喉嚨痛、眼睛紅。流感病毒則比較會有嚴重的全身症狀,例如高燒、肌肉酸痛、持續咳嗽等,也特別容易不分年齡地侵犯身邊的親朋好友。

引言

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一年四季都發生,就是我們一般常說的感冒。目前最熱門的莫過於衛福部疾管署發布的流感疫情了:這些症狀輕則包括流鼻涕、鼻塞、喉嚨不適、咳嗽、發燒等。但是小感冒不注意,到嚴重時可就得不償失了。去年流感季自 2015 年 7 月 1 日起迄今(2016 年 3 月初)累計近 1700 例流感重症確定病例(96.0%未接種流感疫苗),感染病毒型別以 H1N1 為多(近八成),其次為 H3N2 (一成),死亡病例中各年齡層病例數亦以 50-64 歲數為多,雖然目前整體疫情緩降,然而近期 B 型流感比例卻有逐漸上升趨勢。 天冷與感冒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相關,觀念上以為此病與風寒有關,只是在氣候較冷的時候,較容易有一些感冒病毒的盛行。另外咳嗽最常見的原因除了感冒外就是過敏氣喘了,在天氣冷熱變化的時候較易發作或加重,尤其在早晚,所以會與一般的感冒發生混淆。 感冒的病原主要如冠狀病毒、鼻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等,一般症狀會4-7 天,其他如腺病毒感染特別容易持續較久的時間,有喉嚨痛、眼睛紅。流感病毒則比較會有嚴重的全身症狀,例如高燒、肌肉酸痛、持續咳嗽等,也特別容易不分年齡地侵犯身邊的親朋好友。


呼吸道結構
呼吸系統的構成是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等器官組成。鼻、咽、喉及氣管則是氣體的通道,肺是外在環境與血液內氣體交換的場所。在解剖上來區分,鼻、咽、喉為上呼吸道系統;氣管、支氣管、肺部則是下呼吸道系統。
兒童基本上是自鼻呼吸,任何鼻咽道的阻塞都會使呼吸費力與鼾鳴,且小兒的氣管很容易彎摺壓迫到,故小兒病人都容易有上呼吸道堵塞的危險。

防禦功能
咳嗽的機制、氣管和支氣管分泌黏液及纖毛運動、分布其間的淋巴組織及會厭的構造等,這些都提供了對呼吸道組織可能造成傷害的外來物質的防禦體系。但當人體的抵抗力變差而發炎時,則會表現出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臨床症狀
兒童對於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反應和表現比成人來得明顯,而嬰幼兒又比大小孩的症狀更為嚴重。一般來說,小孩在呼吸道感染的徵狀有:咳嗽、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發燒、呼吸急促、食慾變差、嘔吐或腹瀉等。
致病因
可因為多種不同的致病原而造成感染,其中以病毒占大多數,尤其是上呼吸道的感染。至於細菌如A族B群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行性嗜血桿菌和肺炎雙球菌等,可能造成原發或續發性感染,若沒有很好的治療,易引發較嚴重的併發症。病原體接觸得越多、越密集,造成嚴重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致病菌種類不同,其毒性和好發的部位也不相同,症狀和嚴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常見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咽喉炎、咽峽炎、扁桃腺炎、中耳炎、鼻竇炎、哮吼及會厭炎。
下呼吸道感染: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肺炎。

急性咽喉扁桃腺炎 (Acute Pharyngotonsillitis)
咽喉部的急性發炎,大部份是由病毒引起,只有10-20%的比率是由A群鏈球菌引起。A群鏈球菌的咽喉感染在2歲以下少見。臨床表現包括發燒、喉嚨痛、頭痛、噁心、嘔吐、喉嚨發紅、扁桃腺有滲出物、腫大、頸部淋巴腺腫大等。雖然這些臨床表現在病毒與A群鏈球菌感染的發生率有些不同,但是常常無法據以作正確的鑑別診斷。
常聽到的如1.病毒咽喉炎2.咽喉結膜熱症 3.泡疹性咽峽炎 4.手足口病(俗稱腸病毒) :除了突然的高燒之外,咽部會出現典型的水泡潰瘍病變5.單純泡疹齦口炎6. 鏈球菌咽喉炎: 其病程一般比病毒咽喉炎稍長,症狀可持續達二週。
臨床上如果有肝脾腫大的現象,比較可能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無論是病毒或細菌感染,滲出性扁桃腺炎都常常合併有頸部淋巴腺腫大的現象。

急性鼻竇炎 (Acute Sinusitis)
急性鼻竇炎大多是上呼吸道感染與過敏性鼻炎的併發症,症狀包括持續的膿性鼻涕、鼻塞、臉部腫脹及壓痛、頭痛等。這些症狀裡面對於臨床診斷最有助益的,就是超過三、四天以上的持續膿性鼻涕;而鼻涕刺激,包括鼻涕倒流也會引起咳嗽,反而是兒童急性鼻竇炎常有的症狀之一。抗生素治療必須至少持續14天,可以選用的抗生素種類與急性中耳炎相同,治療失敗或有其他合併症時考慮作引流手術。

哮吼 (Croup)
哮吼是一種因為喉部阻塞而引起吸氣性喘鳴,聲音嘶啞,像狗叫聲的咳嗽、胸骨上凹陷及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的症候群。雖然哮吼這個診斷名詞主要是描述喉部的腫脹,但是其感染部位也常常延伸到呼吸道的其他地方。所以血氧值低下、氣道囉音等臨床表現,在哮吼患者並不罕見。
病毒性哮吼: 通常發生於三個月到五歲的小孩子, 一般由病毒引起, 特別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其他還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細胞融合性病毒、腺病毒等。依據病人症狀的表現。治療上可以給予氧氣, 濕氣等一般支持性療法。症狀比較嚴重者,給予類固醇可以縮短病程。

急性中耳炎 (Acute Otitis Media)
急性中耳炎大多發生在 6 歲以下, 大約三分之二是 3 歲以下,這是因為小孩子的耳咽管較直較短分泌物易逆流所致;此外,小孩又常常感冒,這些呼吸道感染會使得鼻咽部的淋巴組織腫脹,進而阻塞了耳咽管在鼻咽部的出口,所以容易在上呼吸道感染以後 1-7 天併發中耳的感染。急性中耳炎大多是細菌感染,少數與感冒病毒有關,常見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雙球菌, 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 Moraxella catarrhalis等等。除了發燒及偶而出現的抓耳朵、耳部滲出液體以外, 幼兒常常沒有其它特定的症狀表現。較大兒童則可能會有耳痛, 耳鳴, 聽力受損等症狀,甚至耳膜穿孔。傳統上,急性中耳炎的治療必須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10天以上,多為門診治療即可。

上呼吸道感染治療
目前為止感冒的治療並無特效藥,所用的藥物大多是症狀治療。一般的研究都顯示,有些藥物有減輕感冒症狀的效果,但是對於感冒病程持續的時間並沒有影響。因為感冒都是病毒感染,所以除非有中耳、鼻竇、淋巴腺、肺部等處的繼發性細菌感染 (secondary bacteria infection), 否則不需要抗生素治療。由於 aspirin 可能與雷氏症候群 (Reye’s syndrome) 有關,所以所有的小孩最好都不要使用 aspirin與其他的水楊酸製劑。治療的重點在緩解臨床的症狀和減輕合併症的問題。症狀緩解藥物包括有退燒藥、抗組織胺、化痰止咳藥、支氣管擴張劑等,並應充分的臥床休息,補充水分和營養。

胸腔物理拍擊法與姿勢引流
胸腔物理拍擊法俗稱拍痰。當幼兒發生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時痰液蓄積在肺部深處,黏稠不易咳岀,加上幼童咳嗽機能較差,痰液會滯留於呼吸道而不易排除,此時若能利用拍痰方法使氣管壁上之痰液震動、鬆脫,再加上姿勢引流,將使鼻涕與痰液較容易咳岀,使病童病情早日康復。

父母親應如何面對
當父母親面對幼兒發生症狀而感到憂慮時,則應與你的醫師聯絡。當幼兒發生呼吸困難,父母親看到每次呼吸時,胸部肋間肌收縮、上下起伏、呼吸急促、臉色蒼白或嘴唇發紺,則表示病情嚴重,應儘速送醫。另外亦會同時合併有胃口不振、發燒,幼兒感到耳朵疼痛,睡眠不安,亦應與你的醫師聯絡或就診。
當幼兒沒有發燒、飲食正常、精神充足之時,則可以繼續參加一般性的活動或繼續托兒管理,輕微的咳嗽及流鼻水是不要過度擔心的。

預防勝於治療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要多洗手、不要共用毛巾、保持室內環境空氣清新流通、注重環境衛生、避免二手菸、接受預防注射等。如有引發群聚感染的可能疾病,應立即告知,並自我健康管理、在家或醫院隔離治療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