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確診過後,我會長新冠嗎?

劉佩佳 營養師

引言

2022年5月台灣疫情快速升溫,截至8/22全台確診人數已達506萬,佔台灣人口數22%,也就是說將近每5個人就有1人曾感染過新冠病毒。感染後,最為人討論的是我會「長新冠」嗎?

引言

2022年5月台灣疫情快速升溫,截至8/22全台確診人數已達506萬,佔台灣人口數22%,也就是說將近每5個人就有1人曾感染過新冠病毒。感染後,最為人討論的是我會「長新冠」嗎?


       2022年5月台灣疫情快速升溫,截至8/22全台確診人數已達506萬,佔台灣人口數22%,也就是說將近每5個人就有1人曾感染過新冠病毒。感染後,最為人討論的是我會「長新冠」嗎?
 
什麼是「長新冠」?
       COVID-19 病人在感染4週內為急性期(acute COVID-19),大多數患者在經過 4 週或更長時間後會逐漸好轉。然而,部分病人則可能出現相關後遺症(如圖一);這些病人通常會在感染後 12 週之內痊癒,但也有一些病人的症狀可能持續超過 12 週或陸續有新的症狀發生。美國疾病預防及管制中心(CDC)定義初次感染後4週或4週以上,仍持續有新出現、復發或持續性的症狀,總稱為「後 COVID 症狀(Post-COVID Conditions)」。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將前揭病人統稱為「長期COVID(Long COVID)」,其中症狀持續超過感染後4週者稱為「症狀持續存在的 COVID(Ongoing symptomatic COVID)」,若超過12週且無法解釋為其他疾病所致者,則稱為「後COVID 症候群(Post-COVID Syndrome)」。
       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德菲法(Delphi)調查國際專家共識,於2021年 10月6日公布,將因罹患新冠肺炎產生的長期影響稱為─「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Post COVID-19 Condition)」,定義為確診或疑似感染SARS-CoV-2 病毒3個月後,仍有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且持續至少2個月的症狀,並通常對日常生活或身體活動功能造成影響。
       目前很難統計全球「長新冠」患者具體人數,但世衛組織估計大約10-20%的急性新冠感染患者在感染後會有數周至數月的殘留症狀。
 
「長新冠」會出現哪些症狀?
     「長新冠」最主要的三大症狀:疲倦、腦霧和肌肉疼痛,但症狀表現、嚴重程度和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最常見為嚴重疲勞,已經發現感染的嚴重程度與疲勞症狀之間沒有聯繫。另外較常見的持續症狀包括呼吸急促、氣短、發冷、身體疼痛、頭痛、關節痛、胸痛、咳嗽、持續的味覺或嗅覺喪失、聽力和視力問題、器官損傷(如心臟、肺臟、腎臟和腸道)、腹瀉、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腦霧)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和思維渙散、神思恍惚等。
       長新冠症狀者口述生活的改變,讓我們無法想像。如無力下床、出門回家後需要多達幾小時的休息恢復疲勞、記不住日常生活(如是否吃過飯)

 為什麼會出現長新冠呢?
       從休眠病毒的重新激活、體內殘留的病毒碎片、病毒誘導自身免疫反應或是病毒對循環系統造成損害都有其研究。且出現長期症狀未必跟感染後是否出現重症有關,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同樣可能有「長新冠」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蒂姆·斯佩克特教授(Tim Spector)說:「如果長期腹瀉,那麼會在腸道中發現這種病毒;如果味覺失靈,病毒就會散佈在神經中。」以下綜合造成長新冠原因:

*血栓和小血管損傷(微凝血)
微小的凝塊阻塞最小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的任務是為身體各個細胞提供氧氣和營養並清除新陳代謝的廢物。阻塞的毛細血管可能導致細胞迅速受損,使人容易疲倦。

*大腦體積縮小     
即使在輕度感染後,大腦也會縮小0.2%到2%,因此未修復的損傷是導致腦霧等症狀的潛在原因。

*持續感染冠狀病毒
感染始於肺部和呼吸道,但病毒也能夠感染身體的其他部位。關於新冠患者痊癒後病毒是否排出體外,目前仍有爭議。一種設想是病毒潛伏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如腸道)。

*新陳代謝受損
粒腺體受損會導致人體產生和消耗能量出現異常。粒腺體存在幾乎所有人體細胞中,像發電站一樣把食物中的能量轉化為人體可以利用的形式。一種猜測是新冠病毒會導致線粒體處於休眠狀態,就像消極怠工。

*免疫系統紊亂
自身免疫系統的抗體已被證明能隨新冠病毒在人體細胞上粘附較長時間。而自身抗體對不同正常組織的錯誤攻擊會導致不同的症狀。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感染新冠的可能性較小,因此患「長新冠」的可能性也相應較小。在某些情況下,兒童的器官可能會受到新冠病毒的損害,病毒可以侵入心臟或胰腺,造成心包炎或胰腺炎,導致特定器官發炎,也可能會導致呼吸問題和其他長期併發症,但這種情況相對少見。
 
長新冠該怎麼辦呢?
       新冠長期症狀是否會消失?患者是否會痊癒?後遺症最長可以持續多久?目前都沒有肯定的結論。對於「長新冠」的藥物治療方法,首重在控制症狀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逐漸增加活動。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制定的「新冠康復計劃」對尤其需要住院治療的人群提供建議:
  • 保持自己的節奏,以免壓力過大,並確保充足休息
  • 做好計劃,將費力的活動分散在一周不同的時間進行
  • 做事有優先順序:考慮您需要優先做什麼以及可以推遲做什麼
       台灣目前提供於解除隔離日6個月內,有多種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症狀需整合醫療者,獨立開設整合門診,如果恢復得不如預期,建議就醫聽取醫生建議。
 
參考資料:
1.BBC NEWS
2.新冠肺炎(COVID-19)染疫康復者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