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肝臟疾病的警示燈

姚品如 營養師

引言

夜深人靜,你仍在為未來努力,戰鬥到黎明;難得假期,你盡情飲酒作樂,揮霍時間不肯入睡。這些時刻,肝臟都在無怨無悔守護著你,即使工作量早已超載,它仍舊沒有一絲怨言,不卑不亢地完成賦予它的職責

引言

夜深人靜,你仍在為未來努力,戰鬥到黎明;難得假期,你盡情飲酒作樂,揮霍時間不肯入睡。這些時刻,肝臟都在無怨無悔守護著你,即使工作量早已超載,它仍舊沒有一絲怨言,不卑不亢地完成賦予它的職責


       夜深人靜,你仍在為未來努力,戰鬥到黎明;難得假期,你盡情飲酒作樂,揮霍時間不肯入睡。這些時刻,肝臟都在無怨無悔守護著你,即使工作量早已超載,它仍舊沒有一絲怨言,不卑不亢地完成賦予它的職責,為你燃燒它的生命。
 
肝病的警訊
       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負責多種關鍵功能,如分解代謝有害物質、代謝每日攝取的營養物質及合成免疫相關蛋白,抵禦病原菌的入侵等。由於肝臟沒有神經分布,因此無法直接感受到疼痛。當肝臟出現問題時,只能通過一些微小的生理差異來評估是否有發炎的可能:
  • 疲倦和倦怠
    經常感到極度疲勞、全身無力,即使充分休息後也無法恢復精力。
  • 食慾不振和消化異常
    肝臟無法正常分泌膽汁,進而影響脂肪消化吸收,出現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
  • 黃疸或皮膚搔癢
    肝臟無法正常代謝膽紅素,可能造成皮膚和眼白變黃。此外,若膽汁積聚在皮膚中也會導致全身
    皮膚搔癢 。
  • 尿液顏色變深
    膽紅素無法正常排泄會造成尿液顏色變深呈茶色或深褐色。
  • 容易出現瘀青或出血
 
肝臟發炎分類
       肝炎是指肝臟受到傷害,而引起肝細胞發炎、 壞死的一種疾病。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肝炎分類:
  • 病毒性肝炎
    總共有五種類型,分別為A型、B型、C型、D型及E型肝炎。而各型肝炎之傳染途徑不盡相同,例如,A型及E型肝炎之傳染方式主要為糞口傳染,亦即經由被污
    染的食物和飲水傳染,而B、C、D型肝炎則可藉由血液及體液(唾液、精液及陰道分泌物等)傳染。
  • 酒精性肝炎
    顧名思義是因長期酗酒所造成的肝發炎,酒精會破壞肝細胞,導致肝纖維化。初期是脂肪肝,再來會發展成酒精性肝炎,最後會演變成酒精性肝硬化甚至造成
    癌症。
  • 非酒精性肝炎
  • 化學性肝炎
    因藥物、化學藥品或其他對肝臟有毒害作用的物質,例如:食物受到黃麴毒素等污染所造成的慢性肝病。
  • 脂肪性肝炎
    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血流將過多的脂肪酸帶入肝臟,超過肝細胞的處理能力,導致脂肪在肝臟內過度積聚。這一現象與飲食習慣、環境因素以及個人體質密切
    相關。此外,脂肪肝可根據脂肪佔肝細胞重量的比例分為三個等級:輕度脂肪肝(5%以下)、中度脂肪肝(5%~10%)和重度脂肪肝
   (10%~25%)。
  • 新陳代謝異常肝病
    體內對某種物質新陳代謝不良所引起的肝病,如:威爾遜氏症,是體內對銅的代謝異常導致的肝病。
 
保健保養肝臟

均衡健康飲食

減少攝取含糖飲料及精緻甜點
含糖飲料和精緻甜點有些會含有大量的高果糖玉米糖漿,這是一種常見的甜味劑。果糖在肝臟中代謝時,容易轉化為脂肪,導致脂肪在肝臟內堆積,形成脂肪肝。
 
減少食用含有黃麴毒素食物
其具有肝毒性,會增加肝臟代謝之負擔,如:內臟類、醃漬類、乾貨式食物及經過長黴程序調味醬油。
 
增加蔬果攝取
蔬果內含有植化素,​例如,有機硫化物、生物類黃酮素都能提升抗發炎能力。
 
戒菸&適量飲酒
吸菸會加重肝臟解毒負擔,因此戒菸有助於降低罹患肝癌和其他肝臟疾病的風險。而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建議女性每日不超過一杯(約10克酒精),而男性每日不超過兩杯。保持適量飲酒的習慣,不僅能保護肝臟,還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控制體重&規律運動
過重或肥胖是造成脂肪肝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所以應通過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來保持健康體重,維持規律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消耗減少脂肪在肝臟中的積聚。建議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
 
避免長期服用藥物
藥物需須經由肝臟協助代謝,若常長期需使用對肝毒性較強的藥物,可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
 
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可以及早發現肝臟問題,及時採取措施,預防肝病進一步惡化​。
 
接種疫苗
針對病毒型肝炎可採取對策為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對於B型和A型肝炎。若能及早接種疫苗不僅能保護個人免受感染,還能幫助減少肝炎的社會傳播。
 
遠離各種可能受血液、體液污染的用物
預防病毒性肝炎除可透過接種疫苗,也應該採取一些衛生和行為上的預防措施,包括不與他人共用牙刷、刮鬍刀及針頭,避免不當輸血、打針及使用未經消毒的儀器進行侵入性的操作,如紋身、針灸、穿耳洞及體洞。

參考資料:
1.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Content/4T8vDeSxOpmz0ILvF_D8Yw?uaid=fakny7gGbtdCso2rKDkn-A 
2. 國民健康署(2017),國民飲食指標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