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2

淺談”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

劉佩佳營養師

引言

有聽過腸道也會影響大腦嗎?大腦屬中樞神經系統,腸道屬腸道神經系統,聯絡兩者的網絡為”軸(axis)”,也就是大腦和腸兩個器官間的溝通橋梁,稱為”腸-腦軸線”,從腦部早期發育到晚期老年的神經疾病皆與此有關係。

引言

有聽過腸道也會影響大腦嗎?大腦屬中樞神經系統,腸道屬腸道神經系統,聯絡兩者的網絡為”軸(axis)”,也就是大腦和腸兩個器官間的溝通橋梁,稱為”腸-腦軸線”,從腦部早期發育到晚期老年的神經疾病皆與此有關係。


淺談”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

文 I 劉佩佳營養師
 
       大腦(brain)是整個腦部最大的一部份,約佔了腦部80%的重量,負責人類最重要的思考、感覺、記憶、語言、運動等機能。
       腸道(gut)又被稱為「第二大腦」,在胚胎時期,腸道和大腦兩者是同時發育的。第二大腦掌管人體的消化功能,且擁有獨立自主的「腸道神經系統」。腸道神經系統遍佈食道到肛門,是大腦以外最具規模的神經系統。除了管理消化功能外亦有數十種的神經傳導物質,就像第一大腦一樣,會思考、感覺、表達情緒。
 
有聽過腸道也會影響大腦嗎?
       大腦屬中樞神經系統,腸道屬腸道神經系統,聯絡兩者的網絡為(axis)”,也就是大腦和腸兩個器官間的溝通橋梁,稱為”-腦軸線,從腦部早期發育到晚期老年的神經疾病皆與此有關係。由於腸道菌會影響腸腦軸線的生理效應,也會用腦軸線(microbiome–gut–brain axis)來描述腸道菌種與腸道表皮細胞交互作用的角色。
 
  涵蓋了
  1. 迷走神經系統:腸道神經透過迷走神經將訊息告訴大腦
  2. 腸道免疫系統:腸道菌分泌細胞激素,經由血液循環送至大腦
  3. 腸道菌代謝物質:
     (1)腸道菌分泌神經活性物質(如GABA、多巴胺、一氧化氮等),經由血液循環引發大腦神經反應
     (2)腸道菌代謝纖維時產生的乙酸、丙酸、丁酸能使腸道維持酸性、抑制壞菌生長、供給腸道細胞營養源
 
     4.HPA軸(下視丘Hypothalamus—腦垂腺pituatary—腎上腺adrenal):當大腦感受到壓力時,活化HPA軸,腎上腺素釋放壓力賀爾蒙,促使人體啟動戰鬥或逃跑機制,
        同時調節消化、內分泌、免疫、情緒等以面對壓力,而在這一連串的反應中,會直接/間接地影響腸道菌平衡。


您能察覺到嗎?腸與腦的對話,隨時都在發生
     
腸道中有種類複雜、數量眾多的微生物群,會因腸道環境變化而向大腦發出訊息。例如,心情不好時想大吃一頓、緊張時會胃痛、壓力大時會便秘或拉肚子。這些都是腸道和大腦溝通的證據。

 
失序的腸、混亂的腦-腸腦軸相關疾病
       飲食、基因、生產方式、環境、藥物、運動等生活方式,會影響腸道菌平衡,腸道菌透過腦腸軸影響大腦,進而影響到全身器官組織(心臟、肝臟、肺臟、腎臟、皮膚、骨骼等),改變食物攝取、認知行為、壓力、人際互動及心理狀態(圖二)。例如:
  1. 腸道傷害:腸躁症、腸道發炎
  2. 肝臟傷害:非酒精性肝炎、毒素代謝失衡
  3. 免疫問題:免疫力低、過敏、自體免疫疾病
  4. 腦部傷害:腦細胞發炎、大腦疾病
  5. 肥胖、心血管疾病
  6.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1)阿茲海默症:當腸道菌失調時,會造成大腦發炎,使腦中出現異常的蛋白沉積,影響大腦掌管空間、記憶的區域,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2)帕金森氏症:腸道如果發炎,微生物會製造α-突觸核蛋白,它便會一路從迷走神經跑到大腦,造成帕金森氏症。另外,帕金森氏症者多巴胺偏低,而人體中
         多巴胺的量,50%由大腦合成,50%由腸道及腎上腺負責產生。
     (3)憂鬱症:大腦內血清素濃度越高,越會感覺幸福快樂。許多抗憂鬱症的治療藥物,作用在調控血清素的濃度。血清素太低則可能會有失眠、心悸、疲倦、厭
         食/暴食、低落、煩躁、緊張等。人體95%的血清素在腸道中分泌,大腦僅分泌5%。
     (4)自閉症、妥瑞症
 
三招重建健康腸道生態
1.健康飲食習慣:從飲食上做調整,多吃天然蔬食、纖維類,避免加工類的食品。
2.補充益生菌:不同的益生菌株有各自功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
3.良好生活作息:生活型態也會影響腸道微生物,減少不良生活的習慣,如熬夜、失眠、壓力、抽菸、喝酒、環境毒素等。
 
參考文獻:
1. Physiol Rev99: 1877–201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