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淺談上呼吸道感染的藥物治療

劉淵琮藥師

引言

上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位置區分,一般泛指鼻竇、咽、喉嚨這些部位受到病原體的感染。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 (Common cold)、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 、咽喉炎(Pharyngitis)、中耳炎(Otitis media)、鼻竇炎(Sinusitis)等。 上呼吸道感染對於公共衛生有極大的影響,主要是由於其症狀開始時大多是較輕微的,但由於發生率與傳播率高,容易導致經濟上與學生學習上的損失。此外,雖然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只有少部分由細菌感染,但仍導致抗生素在門診的不當使用,導致細菌抗藥性的增加。以下就上呼吸道常見感染症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引言

上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位置區分,一般泛指鼻竇、咽、喉嚨這些部位受到病原體的感染。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 (Common cold)、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 、咽喉炎(Pharyngitis)、中耳炎(Otitis media)、鼻竇炎(Sinusitis)等。 上呼吸道感染對於公共衛生有極大的影響,主要是由於其症狀開始時大多是較輕微的,但由於發生率與傳播率高,容易導致經濟上與學生學習上的損失。此外,雖然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只有少部分由細菌感染,但仍導致抗生素在門診的不當使用,導致細菌抗藥性的增加。以下就上呼吸道常見感染症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感冒
通常是由病毒引起急性傳染疾病,主要的症狀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喉嚨不適、發燒等。
由於感冒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所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治療主要以症狀治療為主,可以用NSAIDs 治療頭痛與發燒症狀及用抗組織胺來緩解鼻塞症狀。坊間流傳服用維生素C來治療感冒的做法在臨床研究上仍是有爭議。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為 A、B、C型流感。A型流感的症狀最為嚴重,容易造成大流行、B型流感則是區域型,C型流感症狀最輕微也最少見。
流感症狀通常是突然發生,有發燒(耳溫≧38℃)及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頭痛、極度倦怠感等。藥物治療可以使用Amantadine對A型流感進行預防性治療。在受到感染48小時內也可使用Oseltamivir、Zanamivir(吸入劑)來治療A型與B型流感,縮短流感症狀。
 
咽喉炎Pharyngitis
喉嚨部位黏膜的發炎症狀通常伴隨鼻咽、懸雍垂、扁桃體、軟板的發炎現象。
喉嚨可能會出現紅斑、分泌物、潰瘍等症狀。咽喉炎主要分為
病毒性感染:主要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EB病毒等引起。
細菌感染:最主要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A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的感染。其值得注意的是A型鏈球菌的感染有可能導致風濕熱發作。
病毒性感染的咽喉炎仍是以症狀治療為主,對於GAS引起的感染可透過快速抗原檢測及喉嚨採樣培養來確認。另外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燒、吞咽痛、腹部疼痛也是GAS感染的症狀。細菌性感染咽喉炎的治療可使用penicillin、amoxicillin、第一代頭胞菌素、clindamycin來進行治療,雖國外建議治療方式中可使用紅黴素來治療,但由於在台灣紅黴素的抗藥性嚴重,故不建議使用該類藥品治療。
 
深頸部的感染
深頸部的感染通常是繼發性的感染。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頸部腫脹、吞嚥困難疼痛。由於深頸部的感染大多混合多種不同類型細菌,經驗性的抗生素治療涵蓋鏈球菌、厭氧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使用ampicillin/sulbactam, clindamycin加上ceftriaxone或meropenem是有效的,後續則需要依據細菌培養與感受性試驗的結果來調整抗生素的使用。另外,可配合手術引流膿瘍來有效治療深頸部感染。
 
急性中耳炎
臨床症狀包括鼓膜紅腫、耳痛、聽力下降、耳鳴等
最常見的病源包括 S. pneumoniae 、nontypable H. influenzae 、M.catarrhalis。
治療使用高劑量的amoxicillin或使用amoxicillin/clavulanate或口服第二代或第三代 cephalosporins。
 
急性鼻竇炎
病毒性的感染出現鼻塞、流鼻水、咳嗽、輕微發燒通常<7天。治療上通常是給予症狀治療如抗組織胺或鼻黏膜充血解除藥品。如果症狀持續超過10-14天或出現高燒≧39℃、鼻涕化膿、顏面腫脹或牙痛可能要考慮是細菌性的感染。
細菌性的感染常見病源菌包括S. pneumoniae 、nontypable H. influenzae 、M.catarrhalis。治療上使用使用高劑量的amoxicillin或使用amoxicillin/clavulanate,或口服第二代或第三代 cephalosporins。
 
哮吼
哮吼是一個症候群,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哮喉以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第1、2、3型感染最常見,此外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
臨床症狀由於是在喉嚨聲門下方感染出現的腫脹,導致呼吸道受阻所以會出現狗吠聲、聲音沙啞、吸氣喘鳴的現象。治療上給予全身性與吸入性的類固醇(dexamethasone )治療、吸入腎上腺素。
 
急性會厭炎
急性會厭炎主要致病菌是H. influenzae type b.,病情發展快速,很快會發展成急性呼吸道阻塞,頸部x光片會出現 “thumb sign”,在台灣由於流行率低,加上疫苗的施打,故發生率極低。治療原則首先需維持呼吸道的通暢,給予抗生素amoxicillin/clavulanate, ampicillin/sulbactam,第二或第三代cephalosporins治療。
 
總結
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屬於一般感冒或病毒性感染者,不應使用抗生素。
如需使用,則要有細菌性感染之臨床佐證,並根據感染部位、菌種、適當的及正確的使用抗生素才能使病患得到良好的治療,並降低細菌抗藥性的產生及不當使用抗生素導致的副作用及醫療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