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

女性常見婦科疾病

劉佩佳營養師

引言

您有聽過哪些婦科疾病呢? 這些疾病怎麼形成的?又該如何預防、早期發現呢?讓我們來了解這些器官的獨特及常見疾病。

引言

您有聽過哪些婦科疾病呢? 這些疾病怎麼形成的?又該如何預防、早期發現呢?讓我們來了解這些器官的獨特及常見疾病。


您有聽過哪些婦科疾病呢?
這些疾病怎麼形成的?又該如何預防、早期發現呢?讓我們來了解這些器官的獨特及常見疾病。
  • 生殖器發炎 
如外陰炎、陰道炎、子宮頸炎、子宮炎、骨盆腔炎、性傳染疾病等。以陰道炎最常見,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發,各個年齡層都可罹患,最困擾為「反覆發作」,除了移除病原體外,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不易感染的宿主環境,如提升免疫力、避免病原體滋長。  
  • 子宮肌瘤
子宮肌肉層中的良性腫瘤,產生原因尚不明確,推測與荷爾蒙有關,30%以上女性患有,好發年齡在35~45歲,主要症狀有經痛、月經過多(量多、有血塊、經期過長)、壓迫症狀(如壓迫膀胱造成排尿次數增加、壓力性尿失禁;壓迫直腸則會造成排便困難)。

依解剖位置分三種-
子宮漿膜下肌瘤:可向子宮外的骨盆腔或腹腔突出生長,因空間較大,故可長得比較大。
子宮肌層間肌瘤:是最常見的一種。
子宮黏膜下肌瘤:由子宮內膜下層往子宮腔生長,故也是最容易造成經期大量出血的一種肌瘤。
 
沒有症狀的子宮肌瘤一般只要觀察即可,但若是臨床上已有以下狀況,則建議手術切除。
  1. 經痛、經血過多且已造成貧血時
  2. 肌瘤長大到發生膀胱大腸之壓迫症狀
  3. 肌瘤大小超過懷孕 12 週時的大小
  4. 肌瘤本身生長太快太大
  5. 有根蒂或漿膜下層肌瘤有扭轉的可能
  6. 間質或黏膜下層肌瘤壓迫輸卵管的近端,導致阻塞而不孕者
  • 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外生長,導致月經不規則、疼痛等症狀。麻煩的是子宮內膜會跑到別的地方,「根治」的處理方式是將卵巢及子宮拿掉,但是多數人無法接受。內膜可能轉移到表皮,造成肚皮流血,甚至轉移到肺臟,造成週期性咳血。若著床在腸胃道,症狀表現可能是初期腹瀉、後期便祕;著床在子宮或子宮肌肉,就會造成經痛、經血量多、不易受孕;若跑到卵巢,就形成俗稱巧克力囊腫的腫瘤,也增加癌化病變風險。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卵巢功能異常,是育齡女性中最常見的內分泌障礙之ㄧ,目前此患者的人數約佔育齡女性的5%-10%。確診標準(下列 3 項中符合2項則確診)
1.女性無月經、月經過少或月經週期大於等於35天
2.超音波檢查卵巢為多囊型態
3.男性荷爾蒙過多,臨床症狀包括青春痘、多毛症或雄性秃。
由於會產生糖尿病、肥胖等代謝問題;婚後不易受孕;也會因毛髮增加影響外觀而產生憂鬱或焦慮。
  • 聞風喪膽的婦科四癌
依女性好發癌症排名如下,乳癌、子宮體癌(含子宮內膜癌及子宮惡性肉瘤) 、卵巢癌、子宮頸癌。

*乳癌
四癌中發生率第一,慶幸的是早期容易偵測且治療效果好。政府有提供45~70歲、或是40~44歲但二等親內曾患有乳癌的婦女,2年一次免費乳房檢查,可降低41%死亡率。

*子宮體癌
近幾年人數增加最快,有五個主要的風險因子,含未生育、肥胖、愛吃高脂肪食物、糖尿病、家族遺傳史。症狀為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因此若有出血症狀應盡速就醫。目前認為它跟環境荷爾蒙、手搖飲料或糖化飲食有絕對的關連性。

*卵巢癌
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現往往已是末期。症狀有下腹疼痛、噁心嘔吐、頻尿與尿急,以及排便習慣改變。

*子宮頸癌
罹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是長期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在大力推行子宮頸抹片及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上市後,目前罹病人數已經下降,子宮頸抹片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
  • 良性腫瘤疾病
最常見的是子宮肌瘤、子宮頸瘜肉、子宮內膜瘜肉。根據位置、大小、症狀決定如何治療。鼓勵女性朋友,不限於年齡的迷失、不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不忘記定期篩檢機會,健康身體由自己把關。